8月17日,19時52分都汶高速公路簇頭溝發生泥石流,導致道路雙向中斷以及現場電力、通訊中斷。但是,僅僅36小時后都汶高速快速搶通,于8月20日早上9點全線恢復雙向通行。“神奇”速度的背后,除了各方救援搶險力量的連夜奮戰,“科技大腦”智能化的監控調度同樣功不可沒。
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路信息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泥石流發生的第一時間,該公司立即響應,啟動了川高應急安全防控平臺路段監控模塊,而這個模塊,在泥石流路段搶通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路段監控模塊”有什么大本事?據了解,路段監控模塊是在疫情期間由高路信息公司所開發的川高應急安全防控平臺的基礎上,集合集團路網汛期次生災害高發路段特征,進行的預判性、先導性、定制化開發。
該模塊利用視頻智能分析手段,在應急平臺上,實現對搶險救援現場情況的全方位監控,同時,該模塊還實現了氣象數據交互,以及自動統計已進入施工作業的搶險救援力量,為現場救援工作及時提供有效數據,大幅提高了救援指揮的效率。
現場畫面如何與應急平臺實現實時同步?該負責人表示,都汶高速泥石流發生以后,高路信息公司聯合中國移動,緊急派駐應急監控指揮車和應急通訊保障車,重建現場電力系統和通訊系統。與中國移動共同打造的應急監控指揮車搭載了與應急平臺相連通的情報板和無線攝像頭,基于蜂窩數據,在及時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提示的同時,實現現場情況回傳,為遠程監控給予實時畫面,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應急平臺“前端化”和“可移動”。